t92p322

标签: 日军

后续来了!法国小伙马库斯捐赠完照片后,并没有获得大家期待的国瓷礼,而是获得了大使

后续来了!法国小伙马库斯捐赠完照片后,并没有获得大家期待的国瓷礼,而是获得了大使

后续来了!法国小伙马库斯捐赠完照片后,并没有获得大家期待的国瓷礼,而是获得了大使馆颁布的感谢信和捐赠证书。为什么美国的埃文·凯尔就获得了国瓷礼,而到了马库斯这儿就“降档”了呢?难道是区别对待?2025年8月4日,对于法国小伙马库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。当天在法国巴黎的驻华大使馆内,马库斯三人将618张历史照片,无偿捐赠给中国。而中国大使馆也向三人颁发了捐赠证书、感谢信,以及储存了618张电子照片的青花瓷U盘。在这些照片中,记录着当时上海街头的生活景象,更记录了日军侵华的罪行。而这份照片从2024年4月份首次出现在大众面前,到2025年8月份正式到达中国手中。这不仅仅是照片的重见天日,更代表着这段不被日本人承认的历史,我们在实证上又多了一份证据!更不用说,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这份照片回归的意义远远大于照片本身。不过,当马库斯上交完照片后,有的网友就产生了疑问,为什么美国的埃文·凯尔就获得了国瓷礼,而到了马库斯这儿就“降档”了呢?难道是区别对待?对此,可以肯定的回答,并不是区别对待,更不是“降档”处理,众所周知,埃文的这些照片并不是祖传下来的,而是在偶然间,他得知了一位客人手中有本相册记录着二战期间,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残杀。当他从客户手中买走这本相册后,埃文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据埃文表示,当自己的视频发布后,每天都生活的胆战心惊,不敢出门不敢上网。因为总能收到别有用心之人的死亡威胁,并且他为了保护自己和相册的安全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在家里都要穿着防弹背心。就算面临这样的危险,埃文依旧准备冒着死亡危险,也要将这本重要的相册捐给中国博物馆。直到2022年11月17日,埃文表示已经将相册无偿捐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,并且得到了来自中国的回礼“国瓷礼”。这份礼物的贵重之处,不用多讲大家自然也懂得。就在埃文捐赠后的第二年,来自法国的马库斯也在网上表示,自己手中也有关于日军侵华的相册,并且准备无偿捐赠给中国。并且,据知情人表示,埃文手中好几张照片的原版就在马库斯手中。可以说,从某种意义上来看,马库斯手中的相册更加重要。但当马库斯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后,并没有激起特别大的水花,甚至还有人认为,马库斯是冲着国瓷礼来的。但我们要清楚,埃文和马库斯并不一样。虽然埃文的爷爷经历过战争,但对于埃文本人来说,这本相册就像是第三视角,埃文也只是知道这段历史,并没有亲历。而马库斯不一样,马库斯的这本相册是外祖父用生命保护下来的,并且外祖父还是日军暴行的亲历者。当记录下这些照片后,起初并不敢声张,甚至连家人都不敢告知,就怕这些照片会给家人带来灭顶之灾。不过,我们可以想象到,马库斯的外祖父作为当时的亲历者,再加上是法国人。在拍摄时就被日军牢牢监视着,并威胁让其销毁。当时,马库斯的外公为了保住这些底片,将其藏在了孩子们的襁褓中。但不幸的是,还是被日军发现了。随后,日军便残忍的将他的两个孩子烧死。虽然马库斯的舅舅侥幸活了下来,但由于受到了太大的刺激,直接精神失常,从此住进了精神病院。可以说,日军知道马库斯家族有这份照片,所以不论马库斯是否将这份照片公之于众,他们家族的几代人都会被监视被威胁。而马库斯在公开这份照片的存在后,也确确实实收到了威胁。所以,那刻骨铭心的历史对于马库斯来说,他也是亲历者,并且这份照片直接影响了马库斯家族的三代人。而马库斯的外公也在临终前专门交代他,一定要等到中国强大到可以保护这份照片了,再将照片拿出来。可以说,埃文的成功捐赠给了马库斯信号,证明了中国已经足够强大,并且能够保护好这些照片,所以马库斯才在埃文之后将照片公之于众。至于为何马库斯没能收到国瓷礼,那是因为埃文作为第一人,意义十分重大,所以才赠送国瓷礼表达我国的敬意和谢意。但如果所有的捐赠者收到的礼物都是一样的,那不显得我们不用心、格式化了吗?所以,给马库斯的三份礼物也无比的珍贵,感谢信和捐赠证书不用多说,是实实在在的官方背书。而那记录着618张电子照片的青花瓷U盘则是专门设计的,不仅代表着我国顶级工艺,更象征了文明的传承。参考资料:马库斯捐赠抗战历史照片交接仪式在法国举行,三人获赠青花瓷U盘——齐鲁壹点2025-08-05
终于弄明白马库斯家族为什么要将照片保存了三代,直到现在才捐赠出来了,原因居然是:

终于弄明白马库斯家族为什么要将照片保存了三代,直到现在才捐赠出来了,原因居然是:

终于弄明白马库斯家族为什么要将照片保存了三代,直到现在才捐赠出来了,原因居然是:马库斯的外公叮嘱过他们,一定要等到中国强大了,再将照片交给中国。2021年,法国教师马库斯在图卢兹老家的车库里,发现了一个藏在防水袋中的旧相册。打开的瞬间,六百多张黑白照片扑面而来。这些洗印于上世纪30至50年代的明胶银盐照片,有的边角还带着褐色血迹,背面是外祖父罗杰潦草的手写备注。马库斯的外祖父罗杰曾在上海法租界担任种植园主管。上世纪30年代,日军轰炸上海时,这个法国人拿起相机,记录下街头的断壁残垣和遇难的中国百姓。战争让罗杰失去了两个孩子。他带着这些照片辗转越南、澳大利亚,最终回到法国。临终前,他叮嘱家人:一定要等到中国强大了,再把照片交还给中国。这句嘱托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。淞沪会战时期的中国,连保护国民的安全都捉襟见肘,更无力向世界昭示日军的暴行。当时的国际社会,对弱国的苦难往往选择沉默。罗杰或许明白,只有当中国有足够的实力正视历史,这些照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。七十多年后,马库斯带着照片走访中国多地抗战纪念馆时,看到的不仅是展厅里的文物,更是一个国家对历史记忆的郑重守护。这样的等待并非个例。2013年,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在法国皮诺家族的帮助下回归中国。这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掠夺的文物,漂泊153年后终于回家。2015年,法国收藏家将32件秦国早期金饰片无偿捐赠给中国,这些曾被盗掘走私的文物,因中国国力提升后的追索行动重归故土。文物的归途,往往与国家实力的崛起同频共振。马库斯的捐赠仪式上,中国驻法使馆公使接过的不仅是相册。这些照片里,有淞沪会战前上海市民的生活场景,更有战争爆发后日军暴行的直接证据。它们与伪满皇宫博物院近年公布的1400余张日军秘藏照片形成呼应,共同拼凑出那段被侵略的历史真相。马库斯的母亲西尔维说:“被伤害的遭遇不应被忽视,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。”这些照片的价值正在于此。在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淡化侵略历史的今天,这些带着手写备注的原始影像,成了无法辩驳的铁证。马库斯坦言,翻阅照片时的震惊让他无法入睡。他和家人用了两年时间整理这些照片,最终决定完成外祖父的遗愿。2025年,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这些照片正式入藏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。有人问马库斯,为什么要把家族珍藏的照片送给中国。他的回答很简单:“外祖父不希望这段历史一直尘封。”事实上,这些照片的回归,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文物捐赠。它们是一个法国家庭对历史正义的坚守,是两个国家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。历史真相的重量,需要足够的国力才能承载。罗杰当年的叮嘱,如今有了最圆满的答案。中国的强大,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的硬实力上,更体现在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与守护中。当这些照片在纪念馆里被后人看见时,它们诉说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,更是人类对和平的共同渴望。这些跨越三代的照片,终究回到了最该属于它们的地方。当参观者在展柜前驻足凝视时,或许能读懂罗杰当年按下快门时的勇气,理解马库斯家族守护秘密的坚持。你觉得,这些沉默的照片,最想告诉今天的人们什么?
马库斯这次可能回不去了不是他不想回去,而是知情者透漏,马库斯这次无偿捐赠的618

马库斯这次可能回不去了不是他不想回去,而是知情者透漏,马库斯这次无偿捐赠的618

马库斯这次可能回不去了不是他不想回去,而是知情者透漏,马库斯这次无偿捐赠的618张照片全是原件,每一张都是铁证,这些照片记录着真实的暴行!马库斯的外公,在离世前反复叮嘱一定要等到中国真正强大的时候才能交出照片。现在照片现世,马库斯母亲公开恳求我国庇护他儿子,回去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。马库斯说他在1930年代的上海,一位法国商人亲眼目睹日军入侵带来的惨烈景象,他用相机记录下那些血腥瞬间,却因家庭惨剧被迫沉默。多年后,他的外孙马库斯无偿捐赠这些尘封照片,每一张都直指历史真相。但捐赠背后,隐藏着家族的巨大牺牲和潜在威胁,马库斯是否能安全归去,成为悬念。马库斯捐赠的618张照片主要聚焦于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对平民的屠杀和城市破坏,这些影像通过外祖父劳伦斯的镜头或收藏得以保存。照片材质经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专家鉴定,属于上世纪30至50年代的明胶银盐黑白相纸,纸张纤维和显影痕迹与当时柯达产品一致,无任何伪造迹象。部分照片背面有劳伦斯的手写标注,包括时间地点和简单描述,如河流中漂浮尸体或被毁建筑的细节。这些证据与上海档案馆现有资料交叉比对,确认了日军在1937年秋季的系统性暴行,例如集体枪决和轰炸民居。马库斯在发现这些照片时,正值2021年整理祖屋车库,最初找到170张,后续又挖掘出数百张,总数达618。他表示,这些不是简单家庭遗物,而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补充记录,帮助填补西方对东方战场的认知空白。捐赠过程历时468天,从初步联系中国驻法使馆到最终移交,体现了马库斯对历史的责任感。劳伦斯一家在上世纪30年代移居上海法租界,本计划长期经商定居,却因日军入侵彻底改变命运。劳伦斯作为商人,本该远离战火,但目睹日军士兵在街头随意射杀平民和焚烧寺庙后,开始秘密拍摄。他用相机捕捉了日军拖拽俘虏至河边执行枪决的画面,以及轰炸后街道堆积的尸体。这些行为极度危险,日军巡逻队频繁搜查租界边缘住所,一次突袭中,他们强迫劳伦斯两个幼子饮下掺毒饮料,导致孩子当场身亡。幸存的大儿子目睹一切,回国后精神崩溃,终生住院治疗。劳伦斯夫妇仓皇逃回法国,将照片藏匿阁楼,避免进一步报复。马库斯母亲回忆,外祖父晚年反复强调,只有中国足够强大,这些证据才能公开,以免落入不当势力之手。马库斯从小听这些故事,学会第一个中文词便是“中国”,这让他产生强烈情感纽带。他表示,家族本欲在中国安家,却为守护真相付出惨重代价。捐赠前,马库斯面临多重压力,一些西方自媒体质疑照片来源,称部分影像与网上已知美联社图片相似,导致网络暴力涌向他。但经专业鉴定,这些照片为独立原件,拍摄角度和细节差异证明并非复制。马库斯团队通过视频回应,解释劳伦斯可能与友人交换照片,但核心内容由其亲摄。2025年8月4日,中国驻法使馆举行交接仪式,马库斯双手递出照片箱,馆方颁发捐赠证书和感谢信。他强调,这不是商业行为,而是履行外祖父遗愿。过程中,马库斯收到匿名死亡威胁,甚至家中曾遭纵火企图,这让他警觉潜在风险。类似前一位捐赠者埃文·凯尔,因公开日军罪证在美国遭受持久网暴和威胁。马库斯母亲公开表达担忧,希望儿子留居中国,避免回国后可能遇到的袭击。她认为,这些照片曝光后,某些势力不愿真相流传。交接后,马库斯与两位友人重返中国,首站哈尔滨,参观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。馆内展出日军细菌战器械和受害者名单,让他深刻认识到暴行规模远超想象。他在留言板写下“和平与正义”五个字,用中英法三种语言表达。友人钟昊松补充,需要学习更多中国抗战历史,而非局限于上海战役。马库斯表示,日军罪行每个西方人都应知晓,却因教育缺失鲜为人知。他计划成立法国协会,推动这些照片在西方展出,包括AI修复成4D影片,与多国大学合作巡展。捐赠填补了研究空白,如苏州河浮尸影像提供新视角,帮助全球青年理解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牺牲。马库斯强调,面对历史不是为了仇恨,而是警醒和平价值。在哈尔滨,马库斯观看影片《南京照相馆》,片中日军暴行再现让他多次落泪,甚至中途离场呕吐。他向中国人道歉,遗憾家族未及早公开照片,称这是懦弱表现。友人施杰也表示,这段历史改变了他的价值观,法国过去侵略行为需反思。马库斯重申,从小对中国心生归属,外祖父最爱中国话,让他视东方为第二故乡。照片永久收藏于纪念馆后,他表达定居中国意愿,避免潜在风险。整个事件凸显国际友人守护真相的勇气,也提醒世人历史不容否认。马库斯一家虽历经磨难,但证据流传,推动西方重新审视东方战场。马库斯的故事告诉我们,历史真相往往藏于普通人手中,却需勇气才能现世。你如何看待这些照片的意义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,一起讨论如何让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。
最近管虎导演的《东极岛》上映,网上评价褒贬不一。有人觉得前面剧情枯燥压抑,可后

最近管虎导演的《东极岛》上映,网上评价褒贬不一。有人觉得前面剧情枯燥压抑,可后

最近管虎导演的《东极岛》上映,网上评价褒贬不一。有人觉得前面剧情枯燥压抑,可后面却让人心潮澎湃。不得不说朱一龙饰演的阿赑太出彩,他把角色复杂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。从起初面对日军的隐忍,到后来被彻底激怒反击,人物刻画相当细腻。但网上也有负面评价,说电影丑化渔民形象,可电影里渔民明明纯朴善良,面对日军暴行,他们从害怕愤怒到奋起反抗。像陈老师那句“不能跪,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”,振聋发聩。或许管虎后悔的是,没想到影片会有这么多议论吧。
我有种预感,法国小伙马库斯这事儿要闹大!马库斯,捐赠一批日军

我有种预感,法国小伙马库斯这事儿要闹大!马库斯,捐赠一批日军

我有种预感,法国小伙马库斯这事儿要闹大!马库斯,捐赠一批日军侵华时期的老照片回国,引发网友热议。本以为自己做了件好事,会得到大家的感谢,没想到自己被全网群嘲,原因竟然是被网友挖出了家族背景。马库斯的祖父,曾在上海记录下大量日军侵华暴行,并将这些记录下来的照片,做成相册保存下来。可是,这个家族惨遭毒手,全家人都被杀掉了,只有马库斯的舅舅,因为精神失常,在家中藏匿,被日军暴行后的街坊邻居救下。这样一个为揭露历史真相做出贡献且自身深受日军伤害的家族,竟有人无端指责马库斯“想要国礼瓷”。马库斯自费来华,历经辗转,冒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,最终成功捐赠照片。这一过程充满艰辛,若非真心想要为历史真相出一份力,又有谁会愿意如此折腾。他的善举是对历史正义的维护,是对侵华日军暴行的有力揭露!冒着生命危险捐赠珍贵的照片,这样的行为就应该得到国礼瓷,中国人感谢你马库斯,中国人欢迎你来中国定居,你骨子里的善良正义感直的敬佩心[赞][赞][赞]
【这一仗打掉日军180辆辎重运输汽车,关键时刻还是徐向前厉害!1938年3

【这一仗打掉日军180辆辎重运输汽车,关键时刻还是徐向前厉害!1938年3

【这一仗打掉日军180辆辎重运输汽车,关键时刻还是徐向前厉害!1938年3月,日军开始准备进攻潼关、...这时的八路军都是老红军,都是身经百战之士,封锁消息、隐蔽、伪装、防空组织的有条不紊,很快一张大网完成就等着日寇上钩了。...
【最硬核的将军,强悍到让日军怀疑人生!杨靖宇将军,他让追击杀死他并下令解剖他的

【最硬核的将军,强悍到让日军怀疑人生!杨靖宇将军,他让追击杀死他并下令解剖他的

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总指挥,曾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,他在冰天雪地,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苦苦支撑,几次拒绝了日军的劝降,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。最硬核的地方在哪里?杨靖宇...
1938年4月29日,我国的王牌飞行员,与日军撞击后牺牲,年仅22岁,而他女友的

1938年4月29日,我国的王牌飞行员,与日军撞击后牺牲,年仅22岁,而他女友的

1938年4月29日,我国的王牌飞行员,与日军撞击后牺牲,年仅22岁,而他女友的选择,让人动容。还记得22岁陈怀民说的那句话: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,我都当作是最后一次飞行,与日本人打仗,我从来没想过要回来。一次任务中,...
【#侵华日军后代公布细菌战证据#】“这次是日本首次向世人公开‘荣字1644部队’

【#侵华日军后代公布细菌战证据#】“这次是日本首次向世人公开‘荣字1644部队’

【#侵华日军后代公布细菌战证据#】“这次是日本首次向世人公开‘荣字1644部队’整本留守名簿,揭露了‘荣字1644部队’的具体情况。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证据确凿、不容抵赖!侵华日军“荣字1644部队”队员后代、77岁老人竹...
安徽合肥,一男子去美国参加展会,顺道带孩子去了一家军品收藏店,结果发现店内陈列着

安徽合肥,一男子去美国参加展会,顺道带孩子去了一家军品收藏店,结果发现店内陈列着

安徽合肥,一男子去美国参加展会,顺道带孩子去了一家军品收藏店,结果发现店内陈列着大量侵华日军的旧物!男子认为这些物品有可能成为日本侵华的证据,就自费全都买了下来,回国后,他将这些物品无偿捐赠给了博物馆。网友:勿忘国耻,牢记历史!安徽合肥有个王先生,今年年初的时候,因为工作上的事去美国参加一个服装展会,想着难得出去一趟,就把孩子也带上了,一来是工作之余能陪孩子走走,二来也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,长长见识。展会忙完离返程还有点时间,父子俩在当地溜达,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地就随便逛逛,走着走着,瞧见街边有家军品收藏店,橱窗里摆着些旧头盔、老徽章之类的,看着挺有年代感,王先生想着孩子可能会感兴趣,就拉着孩子进去了。店里货架上满满当当的,全是些世界各地的老军品,看着都有些年头了,店主大概是把这些当稀罕玩意儿,每件东西旁边还都标着价。王先生带着孩子慢慢看,一开始没觉得有啥特别,直到目光扫过角落里的一排物件,脚步一下子就停住了。那地方摆着面日军的旗子,几本旧地图册,还有些印着“昭和”字样的金属玩意儿,旁边还放着日军的钢盔、几本泛黄的士兵日记,甚至还有用过的信号旗和锈迹斑斑的勋章,这些东西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,可在王先生眼里怎么看怎么扎眼。他心里咯噔一下,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似的,这些玩意儿,哪是什么普通的收藏品啊?分明是当年日本侵华的痕迹。店主大概是不懂这些背后的分量,只当是些老物件,可王先生心里清楚,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证据,他越想越不是滋味,当下就打定主意,不能让这些东西就这么在外面流着,更不能被人当成啥稀奇商品摆着。他找到店主,说想把这些和日军有关的东西都买下来,店主也没多问,一番清点后,王先生掏了五百多美元,把店里大部分相关的物件都买了下来,只有一双日军军靴,店主说啥也不卖,这事儿后来想想,也算个小小的遗憾但能买下这些,已经很不容易了。带着这堆东西回国的时候,王先生心里挺踏实,他没打算自己留着,觉得这些东西本就该属于国家和民族。一回到合肥就赶紧联系了安徽革命军事馆,把从美国买回来的所有日军旧物,一件不落全捐了出去,在他看来这些东西放在博物馆里,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。这事儿后来被媒体报道了,很快就在网上传开了,好多人都在说这事儿,网友们都挺感动的,说这才是真的“勿忘国耻”,夸他心里有股子爱国的劲儿,还说这种事可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的,不少人还开玩笑说,该给王先生发个“最佳文物回收员”的证书,话里话外都是对他的认可。大家都明白,守护历史有时候就体现在这种具体的小事上,王先生自己也没觉得做了多大的事,他平时就常跟孩子讲抗日战争的历史,总说记住过去才能珍惜现在,这次在美国的经历,对孩子来说更是一堂活生生的历史课。现在这些从海外回来的旧物,在安徽革命军事馆里安了家,它们不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,成了能“说话”的历史,王先生没说什么豪言壮语,就只是在看到那些东西的瞬间,做了该做的事。(信息来源:海报新闻——合肥市民在海外买下19件侵华日军罪证实物已捐赠安徽革命军事馆收藏)